当前位置:首页>国旗知识

五星红旗 高高飘扬

五星红旗 高高飘扬  
2012-12-28
 
   

  开国大典上升起的那面旗,一代又一代一直传到我手里。

  一百多年的斗争,万千人前赴后继,凝聚成这至高无上的国旗!

  祖国第一哨位的国旗卫士啊,每天黎明,我把国旗高高升起。

  伴着国歌旋律,向着祖国敬礼!这是神圣职责,这是最高荣誉!

  祖国啊,五星红旗,因为你,我的生命更绚丽;

  祖国啊,五星红旗,为了你,我已经溶进那鲜红里……——《国旗卫士》歌词

  五星红旗伴随新中国成立飘扬六十多年了,今天是天安门国旗班成立30周年,有许许多多与国旗相关的人和事都融入在岁月里,融化成共和国的血脉和精神,本期《文化点京》讲述国旗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光学之父王大珩:国旗标准制定者

  人们通常认为国旗就是红底色黄五星,但红黄的标准是什么,却没有人说得清楚。早在1949年国旗诞生后,就公布了国旗规格和尺寸,但对颜色材料没有明确规定。国家“863计划”建议人王大珩向全国政协提出了维护国旗尊严制定国旗国家标准的提案。

  几十年来,我国国旗没有严格的产品标准,北京亚运会前夕,一些单位要悬挂国旗迎接亚运会,但购买后发现出售的国旗红色不统一,长宽比例尺寸也不一样,甚至出现了5:2规格国旗。更有单位反映:在同一商店购买的两面国旗,颜色和五星位置都不一样。

  这些问题也引起了科学家的高度关注。国家“863计划”建议人、“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大珩向全国政协提出了维护国旗尊严制定国旗国家标准的提案。

  1990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召开座谈会,来自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局、国家教委、全国颜色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部门的代表纷纷建言,应当尽快起草编制国旗国家标准。

  在时任全国颜色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的王大珩先生主持下,组成以荆其诚、孙秀如、沈信树、林志定、李亚璋、鹿遥、仲延庚、林仲贤等科学家为成员的团队,开始了国旗国家标准的编制工作。

  国旗是神圣的,科学是严谨的。科学家们考虑到不同的纺织品面料在人的视觉上会有不同差异,从全国各地国旗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各个环节分别采集了不同面料的国旗布,制成30:20厘米的样品旗,分别面对工人、农民、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科技人员、部队官兵、大学生以及少数民族群众,共计3000多人次进行目视评价,得到不同面料的红黄色最优色度值。

  编制组将这个测评结果提交全国颜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讨论,并征求纺织部门的意见,经过一年多严谨的工作,《国旗》和《国旗颜色标准样品》两项国家标准于1991年12月1日起实施。

  在王大珩先生的支持下,孙秀如主持起草了一系列相关国家标准,如1994年10月1日实施的《国徽》国家标准;1997年2月1日实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国家标准;2001年5月1日实施的《国旗升挂装置基本要求》国家推荐标准等等。

  王大珩先生一直关注国旗的规范使用问题,2003年深秋,在孙秀如老师引领下,我来到位于海淀黄庄的王大珩先生家中,向他了解关于国旗的详细资料。年近九旬的王先生对一些不尊重不爱护国旗的现象很忧心。他说:当年我提议设立国旗标准,就是要维护国旗尊严。一些单位挂的国旗都破旧了还在挂着,有的人手里挥的小国旗随手乱扔,都很不严肃。他还特意题词“国旗是国家文明的象征”。

  告别时我送给王先生一个电动升旗的模型,他非常专注地看完自动升国旗奏国歌的演示后说:这个很好也很珍贵,请送给更重要的人吧。我回答说:您为国旗制定了标准,您就是我心目中最重要的人!王大珩先生已于2011年7月21日逝世。

  人大代表李玉坤:

  《国旗法》建议人

  新中国成立至今,伴随着国家的崛起强盛,公民的爱国热情与日俱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国人大代表李玉坤赴美考察时,发现美国国庆日当天,大街小巷飘扬星条旗,而在1988年的中国国庆日,街头却看不到一面国旗,这种对比和反差促使他推动国旗立法。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玉坤曾任江苏如皋丝毯厂总工艺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他的挂毯等艺术作品先后被克林顿等各国政要收藏,他还是第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1988年6月,李玉坤随企业家代表团前往美国考察。给他感触最深的是美国国庆日当天,大街小巷、家家户户到处飘扬着星条旗。

  1988年国庆节当天,李玉坤在江苏如皋感到了异常失落,他走遍了如皋街头竟然没有看到一面五星红旗。这种对比和反差对他是一种刺痛,他国庆节之夜写了一封《关于提请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强国家观念教育,为在全国范围恢复升降国旗习惯作出必要措施》的建议信。他在信中建议有关部门采取必要措施,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恢复升降国旗的仪式,以唤起人们的“国家观念”。

  国务院办公厅收到全国人大办公厅转来的建议信后,做出了《关于建议制定国旗升降、国歌演奏(唱)办法的报告》。建议参照了1950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拟定的草案,并结合当今实际情况,由法制局为主,商请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等机关制定规定或办法。1990年6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1990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正式施行。

  在1990年全国两会期间,李玉坤来到国旗班驻地,我从那时起与他相识,开始了延续至今的国旗情谊。

  2000年国庆节,在举办纪念国旗法施行十周年宣传活动期间,李玉坤从江苏赶到北京参加活动,向群众和游客宣传国旗法。2002年他又来京参加纪念天安门国旗班成立二十周年研讨会。

  我知道,公民国旗意识的提高,李玉坤代表功不可没。

  电工胡其俊:

  天安门广场升旗26年

  胡其俊是北京供电局一名工人,从1951年国庆节起一直承担天安门广场的升降旗工作,直到1976年升降旗工作正式移交卫戍区部队,他一共在天安门广场升旗26年,不论将来有多少人在天安门广场升旗,这个纪录已经很难被超越。

  1993年春,我在参与编写《天安门前橄榄绿》一书时,得知了北京市供电局工人在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的经历。通过天安门管理委员会,联系到北京供电局,后来与胡其俊师傅取得了联系。

  胡其俊师傅来到国旗班位于劳动人民文化宫的一间小院,回忆了当年升旗的历程:他是山东人,19岁进入北京供电局学徒。由于肯吃苦,工作踏实,技术提高快,得到领导和师傅们的肯定。1951年9月,领导安排胡其俊接替程宏年师傅,承担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工作。据胡其俊回忆,他从1951年国庆节接受升旗工作,一直到1976年正式移交卫戍区部队,一共在天安门广场升旗26年。

  早晨他从家来到天安门广场,把国旗从自行车后座上取下来,用铜丝穿过旗套绑在旗杆钢丝绳上,按电钮把国旗升到杆顶。下班后来到天安门广场,把国旗降下,解开铜丝取下国旗,叠好后绑在自行车后座上,骑车回家,仪式就结束了。

  2000年12月,胡其俊受邀参加北京电视台《荧屏连着我和你》栏目十周年特别节目,主持人田歌听了胡其俊的升旗经历后非常好奇,她问:“胡老,您把国旗带回家后放在什么地方了?”胡其俊回答:我家大立柜里有专门放国旗的地方。

  他的升旗经历在1993年被广为人知,1993年11月份,天津市和平区西宁道小学要策划组织一次大型国旗教育活动,学校找到了胡其俊、赵文瑞、李元普等和国旗有关的人物。经学校多方努力,活动在天津市大剧院举行。因为这次活动,胡其俊等国旗人物才走向前台,公众才知道了他们的故事,也才有了不同时代国旗人物的第一张全家福照片。

  我从部队退伍后,与胡其俊的来往更多了。他性格爽朗,慈眉善目,总是笑呵呵的,一口带山东味的普通话,讲话时语速平缓,不紧不慢。后来,他听力下降戴上了助听器,别人交流时他就那么笑呵呵地听着,话语不多。家里客厅中醒目地挂着四世同堂全家福的合影,其乐融融。对于国旗的宣传活动,他都会尽量安排时间参加,从社区、学校到电台,都留下过他讲升旗历程的身影。

  2007年9月底,湖南卫视推出国庆特别节目《我爱北京天安门》,编导委托我邀请胡其俊出席,他在电话中说身体不舒服,等节后再聚。国庆节下午,我突然接到胡其俊女儿的电话,她哭泣着告诉我:爸爸上午去世了。闻听噩耗,我悲痛不已,没想到胡老走得这么突然。

  听胡老长子胡克军说,当天上午,胡老在病床上醒来,问家人今天是几号,听说是10月1日。胡老说:给我穿衣服吧,该升旗了。随后安然离世。升了一辈子国旗的人,在国庆节这天离开人世,临终惦念的还是升旗!

  退伍兵赵新风:从国旗卫士到国旗文化传播者

  我19岁参军来到天安门国旗班,从此便与国旗结下不解之缘:亲历天安门广场新旧旗杆交替;亲历3人升降国旗的国旗班壮大为36人升降国旗的国旗护卫队;1993年春奉命写书时,先后寻访到五星红旗设计人曾联松先生、新政协第一面国旗缝制者赵文瑞老人、电工胡其俊等国旗人物,视野和心智也随之开阔,我意识到,国家应当有机构有专人来做国旗宣教这件事。

  1993年12月我从部队退伍后,开始了圆梦历程。2001年9月13日,北京新风旗帜文化传播中心注册成立。从此,我的工作、生活、命运都与国旗息息相关,国旗文化传播事业也由此开创。

  蓦然回首,当年参加国旗班二十周年研讨会的胡其俊、彭光涵等人已经先后离世,第三任天安门国旗班班长马新利也在去年英年早逝。

  盛世修谱,我一直在寻访北京供电局升旗时代的照片,寻找当年卫戍区在天安门广场升旗期间的升旗班、升旗人、升旗照片。

  我仍旧在努力,我希望能收集到从开国大典毛主席升旗之后,直至1982年武警天安门国旗班升旗的历史,如果能完整的延续下来,就有了一脉相承的天安门广场升旗谱。

  ■本版文并供图/赵新风

  (作者简介:赵新风,天安门国旗班第八任班长,中国国旗网创办人)

  天安门广场

  升旗仪式沿革

  提起国旗,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天安门国旗班,国旗卫士在升国旗时振臂展旗的动作不知被称道和模仿过多少遍,这一画面,已经成为亿万中国人共同的荣耀。

  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先后经历了几次变革:

  第一任升旗手:毛泽东主席

  谁是新中国第一任升旗手呢?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

  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按动电钮升起国旗。当时从天安门广场旗杆下引出控制线到天安门城楼上,在主席台正中位置设置了升旗按钮,当主持人宣布“请毛主席升旗”时,毛主席亲手按动电钮,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在《义勇军进行曲》中冉冉升起。从那时起,赋予创新意识的电动升旗方式在天安门广场一直沿用至今。天安门广场一直是电动升旗,升旗速度是设定好的。

  第二个时期:北京供电局负责升旗

  毛主席当时升旗的装置、供电等都是北京供电局负责,所以日常升降旗工作就由供电局接管。据当年北京供电局职工胡其俊回忆,一直到1976年升旗的工作才正式移交北京卫戍区部队。

  第三个时期:北京卫戍区警卫连升旗

  在武警国旗班成立前是由北京卫戍区部队负责站岗和升旗。

  第四个时期:武警天安门国旗班升旗

  1982年12月28日,原卫戍区某部改编为武警天安门警卫中队,负责天安门广场警卫任务。二排五班担任国旗哨位警卫和升降旗任务,这就是天安门国旗班的起源。

  第一任班长董立敢在卫戍区两个人升旗仪式基础上,又进行了创新,增加一个护旗手,变成三人升旗仪式。经上级批准,1983年开始,三人升旗仪式正式启用,这是天安门广场第一套日常版规范化的升旗仪式。

  第五个时期: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升旗

  经国务院批准,天安门广场国旗基座改建和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改革工作从1991年2月启动。1991年5月1日开始,由36人组成的国旗护卫队正式担负升旗仪式任务,这套仪式沿用至今,成为日常举行的世界上最雄壮的升旗仪式。

  从开国大典毛主席升旗后,由供电局工人升旗,到卫戍区两名战士升旗,再到武警国旗班三人升旗,直至当今天安门国旗护卫队三十六人升旗,正是时代发展和国家富强的缩影。

  五星红旗诞生六十多年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了,有许许多多与国旗相关的人和事都融入在岁月里,融化成共和国的血脉和精神。


上一篇:国旗知识--五星红旗标准制法

下一篇:奥林匹克标志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2 北京新风旗帜文化传播中心

电话:(010)63514523   邮箱:xfqz88@163.com   联系人:刘主任

京ICP备202100028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827号    技术支持:红悦网络